10毫米的机械表「50毫米大表盘机械表」
发布时间:2022-10-14
表背当夹板
全球最薄--Richard Mille与Ferrari首次合作,便制作出仅厚1.75毫米RM UP-01 Ferrari腕表,打破世界纪录。
Ferrari加持
钛合金表壳--为保证机芯稳定运作,腕表底板和桥板均以5级钛合金制成。(品牌提供)
今年是纤薄机械表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年。在3月时Bvlgari发表了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,以1.8毫米的厚度打破最薄腕表的纪录,但纪录保持了不足4个月,便被Richard Mille刚推出、仅厚1.75毫米的RM UP-01 Ferrari腕表取代。为什么品牌总是想将腕表愈做愈薄?又是如何做到的?
Bvlgari的Octo系列连续7年缔造不同类型腕表的世界纪录、囊括60多项国际大奖,但表款面世其实只有短短十年,在2012年推出Octo L'Originale腕表开始,到2014年起面世、主打纤薄腕表的Octo Finissimo系列(Finissimo 在意大利文中有非常纤薄的意思),正式为系列打响名堂。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在今年3月发布时,是系列的第8个世界纪录腕表——最薄机械腕表(刚被Richard Mille打破)。
以表背作为机芯夹板
腕表从表背至蓝宝石水晶玻璃的厚度只有1.8毫米,大约等于两枚香港1毫硬币叠起来的厚度。八角形表壳以经典单色风格喷砂钛金属为主,延续系列经典设计,偏心秒针盘设于6时位置,另搭载小时盘和分针小表盘,每个功能也设在同一平面,令机芯能更纤薄。腕表由多个技术团队组成的小组研发而成,在表盘组装、发条盒结构、震荡器模组、表链、双金属中层表壳等制作层面,共有至少8项专利技术。
为了令腕表更薄,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以表背作为机芯夹板,BVL Calibre 180的170枚零件直接整合在表背上。表链厚度经重新构思,其厚度仅为原版Octo Finissimo表链的一半,折叠式表扣亦必须重新设计。因为表身是直径40毫米厚1.8毫米的超薄空间,整体硬度成为另一个挑战。表壳中层、表圈、钛金属表耳、表背等均采用碳化钨材质,确保表身坚固和具有足够耐力。传统的旋入式表冠在超薄表壳中无法正常运作,针对此问题,腕表嵌入两个水平型螺旋钮,位于表侧8时位置的一个用来上链,位于表侧3时位置的则是用作设定时间功能,即使腕表佩戴腕间,也能轻松操作。
虽然腕表非常纤薄,但表盘结构非常立体。除了挑战机芯厚度极限外,Bvlgari 亦将传统机械与数位技术融合,在腕表中加入非同质化代币(NFT)区块链技术。Octo Finissimo Ultra腕表限量10枚,每枚均随附1件NFT作品。腕表发条盒上可看到镌刻的QR Code,扫描后会连结到收藏家的专有网上空间,连结至一场探索之旅,结合访谈、制作工艺、机芯虚拟3D导览等,让腕表主人独家探索专属数位宇宙。
与Ferrari合作宽阔平面上分散机芯
在Octo Finissimo Ultra面世仅3个多月后,Richard Mille再次打破了最薄腕表的纪录。品牌与Ferrari首次合作,结合双方技术挑战极限,制作出仅厚1.75毫米RM UP-01 Ferrari 腕表,比Bvlgari还要薄上0.05毫米。腕表在诞生前制作过数十个原型、经过超过6000小时的研发与实验室测试。保留了将机芯组装在表壳内的传统设计,而非采用表背兼作底板的结构,确保腕表在任何环境下仍能有足够抗冲击能力。Richard Mille特别找来Audemars Piguet Le Locle实验室合作研究。手动上链机芯零件被尽可能地分散到宽阔的平面,令它更纤薄(厚度仅1.18毫米、重2.87克),具有时、分显示及功能选择器,可承受高达5000g的加速度冲击。
为保证机芯稳定运作,底板和桥板均以5级钛合金制成,获得专利的超薄发条盒配备极细游丝,擒纵结构同样经重新设计,去除了摆轮游丝盘和叉头钉(防护栓),使用具有新型叉口的加长擒纵叉代替。腕表亦舍弃了传统的上链表冠设计,采用两个整合于表壳上方的机芯齿轮,一个用于功能选择(上链或调校时间),另一个用于调节。表盘上另设有两块小型蓝宝石水晶表镜,厚度也减少到0.2毫米:一块安装在时间指示器上,指针直接设计在齿轮上,另一块则在摆轮游丝装置上,展示机芯运作情况。RM UP-01 Ferrari腕表限量150枚,数量不算少,但史上最薄加上Ferrari加持,相信仍然会是一表难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