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纳格手表男价格「老式英纳格手表回收价格」
发布时间:2022-11-02
t 《解忧杂货店》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畅销小说,在这间杂货店里,人们的烦恼总会得到消除。而在我们的身边,其实也有着许多这样能为我们带走烦恼的“杂货铺”,它们随着时间渐渐被遗忘,但走进这些小店,却能勾起人们内心一段段美好的回忆。(中宏网记者 富宇 康书源 摄)
t 金大爷的挂历店位于北京西皇城根北街,每天上午金大爷都会悠闲地坐在店外,等候进店的客人。这家外表普通的小店却有个特别的“身份”——北京最后的挂历店。来这里购买挂历的客人,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,他们会从北京的各个地区赶来,买上几本,或是挂在家里,或是送给亲友。
t 走进金大爷的小店,里面挂满了各种不同年代和画面的挂历。这家小店至今已经营了30多年,墙上的挂历从60年代到2019年跨度将近60多年,类型也是从风光时政到人物书画各不相同,曾经的“美女”挂历红极一时,而现在,生肖花卉类的题材更为好卖。聊起这些,金大爷便来了兴致。
t 挂历曾是人们过年送礼的不二选择,现在却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。小店的30年恰好折射出社会的巨大变迁,从改革开放,到香港澳门回归,再到央视新楼落成。尽管每天来店里的客人不多,但他们往往都是这里的忠实顾客。他们仍怀念这份记录时间流逝的方式,而金大爷则在年复一年地坚守这家北京最后的挂历小店。
t 在北京鼓楼北侧的胡同里,藏着一家“网红”国营店——赵府街副食店。从1956年营业至今,这家副食店已经营63年。副食店有个特殊的标签——“京城最后的国营副食店”,随着媒体的报道,这家勾起人们回忆的小店如今又排起长队。在排队的顾客中,有人专程从郊区赶来,大多是冲着这里味道纯正的麻酱黄酱而来。
t 店里的两排货架摆满了常见的副食调料、烟酒杂货,颇具时代特色的招贴画广告仿佛令时间回到了7、80年代。麻酱每斤13元,黄酱每斤5元,香油每瓶22元。算盘摆在柜台上,一旁还放着微信收款二维码,怀旧的同时又“与时俱进”。
t 老板李瑞生如今已在店里呆了30多年,此刻,他正熟练地为顾客打着麻酱。每隔几天,李瑞生就会开着车,到郊区的酱厂进货。如今,卖散酱的小店在城里已经很少。为了找到优质的酱,李瑞生一连找了好几家工厂,直到经人介绍找到一家老字号酱菜厂,这才有了今天为人称道的麻酱黄酱。现在,李瑞生临近退休,小店的去留成了他和居民尤为关心的事,据副食店上级单位奥士凯连锁集团透露,集团正在考虑“全面保留”小店。
t 同样是位于鼓楼附近的地安门大街上,还有这样一家童年小卖部。干脆面,大大泡泡糖,牛羊配,无花果丝,辣板筋,跳跳糖这些充满80后90后童年的零食在这里一应俱全,除了零食,还有只能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,泡泡胶等许多童年玩具,不少走进店里的顾客都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,一放学就涌进学校旁小卖部的日子。
t 店内的墙上贴着黑板报,音响中播放着90年代的怀旧音乐,葫芦兄弟,黑猫警长,圣斗士和灌篮高手等经典动画是放学后最快乐的时光。在20平米的小店内,时光仿佛倒流回30年前。
t货架上怀旧的零食和玩具勾起了80、90后的童年回忆。
t 从台基厂附近走过,如果不是特别留意,很可能会忽略掉这个百货商店。不过近来由于“怀旧潮”的兴起,“大方百货商店”的字样仿佛越来越大。
t 走进店里,才发觉这里并不像想象得那样是个“百货商场”,而真真正正是个商店,店面不大,里面的环境也较朴素。大方百货的商品以国货服装为主,服装摆设得比较整齐,其中大部分都用了手写的牌子标明其名字、价格和说明,店中的顾客络绎不绝。店员大都是老一辈北京人,带有浓浓的京味儿。而收银台非常传统,算盘和记账本带来几十年前的回忆。
t 一个午后,记者来到百货商店内,一位顾客刘女士正在挑选货品,她快人快语:“老早就听说有这么个百货商店了,今天路过这儿,就进来逛逛,买买东西,真像回到小时候一样。”说话间,她挑了好几样东西,有一些国货化妆品,还有专门给母亲带的纯棉睡裤。图为商店内,售货员在帮助老人挑选电池。
t 如今,你会用什么看时间?是手机,iWatch,还是手表。要是放在30年前,不论进口浪琴英纳格还是国产海鸥上海,有块机械表可是个身份的象征。而当爱表出现问题时,人们就会想到修表店了。随着新式计时工具的普及,修表店在北京已经越来越难觅身影,北京青年路附近,就还有一家亨得利退休技师修表店。
t 这家修表店宽度不足2米,墙上大大小小的老式钟表还在滴答作响,往里走几步,老技师正坐在工作台前修着表。由于店面太窄,老技师椅背抵着墙,在狭小的屋里几乎活动不开。据老先生介绍,他从亨得利退休后,就开了这家小店,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。在这间“时间小铺”里,一块块承载着时光与记忆的钟表“重获新生”,继续见证着时间的流逝。
t 广义修笔店原本也是家不起眼的小店,不过自从媒体以“最后的修笔店”报道后,80多岁的修笔师傅张广义和他的小店便加上了“网红”的标签。张广义师傅17岁开始就与钢笔打交道,从小修到大修,从打磨笔尖到“点金尖儿”,寒来暑往已经有70年,一支钢笔是好是坏,用手摸一摸便清楚。
t 几十年来,经这双沾满墨水的手修好的钢笔,从几块钱的“老英雄”,到上万块的“万宝龙”,差不多已有50万支。这家“钢笔医院”平时的顾客并不多,只是偶尔才会有个人走进店内咨询。由于身体原因,张师傅的营业时间也调整为每天一个半小时,并不再接受采访,但张广义一直在坚持着这间最后的“钢笔医院”。
t图为北京一条胡同中的小卖部,小店中摆满了零食和日用品。
t图为北京一条胡同中的小卖部,不大的小店中商品一应俱全,连天花板上都挂满百货。
t 记得小时候,几乎每家都有台缝纫机。上世纪,裁缝曾是一个很吃香的行当,现如今,随着经济发展,裁缝这一行业慢慢退出了大家的生活圈,即便街头裁缝铺的生意大不如从前,但也总能在城市的角落中见到裁缝铺的存在,也许这就是裁缝们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,也是一代人的记忆。
t位于前门大街和天坛公园西门附近的“戏装一条街”曾经生意红火,经营的商品互补,有的专门做戏装,有的专做各种盔头,还有的做戏台上的刀枪剑戟,又有专门做髯口和做靴子的,既不抢活又互相捧着。现在随着整个行业的沉寂,这里也愈发冷清。
t或许有一天,这些充满回忆的“杂货铺”都将消失,但留给我们的美好和记忆却不会磨灭。